查看原文
其他

继顺风车后,滴滴快车、专车也出事了!快告诉亲友!

中国网 2018-09-25

注意了!在中国网官微后台回复相关关键词“个税”、“条例”、“滴滴”看到更多内容!

继顺风车事件后,滴滴快车、专车接连被爆出问题。滴滴,普通用户该如何面对你?




快车司机约女乘客去宾馆

聊天记录曝光

拿过乘客手机给自己五星好评,加上微信后对乘客进行言语骚扰……


8月26日,一名乘客在上海使用滴滴快车时,遇到了这样一名司机。



8月27日下午,记者从滴滴方面获悉,经过调查该乘客的投诉,目前已经将涉事司机账号封禁。


网友“忽暖蜜长拥”8月26日爆料称,她当天早上在上海张杨路叫了一辆滴滴快车,上车后司机很健谈,一直“搭讪”,自称是她的老乡,并询问她男朋友的事。中途,她在外滩附近取完东西之后,请求司机将其送到另一个地方。快下车时,司机提出加微信。她表示,自己出于不好意思拒绝,并且担心拒绝了司机不让下车等状况,便通过了微信请求。


该名网友在爆料里还称,司机说快车和顺风车不一样。没过一会,司机提出约会,遭到拒绝。到达目的地之后,司机主动要过她的手机,自己给了自己五星好评,声称为了评上优选的司机。下车时,她发现司机多收了15.6元的路桥费,但没敢纠缠,下车了。


该名网友表示,她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,没想到,到家吃完饭一看手机,发现该名快车司机给自己微信发了许多“骚扰”消息,如“今晚可以去宾馆玩会吗?”等,内容极其不堪。


这一爆料在网上发出后,引发了许多网友的关注,有网友建议该乘客报警。


记者8月27日下午就此事询问滴滴出行方面,据一名工作人员回复,经过对该爆料与乘客投诉的调查,目前涉事司机账号已经被封禁。

滴滴专车遇警察查车

司机竟踩油门到底!

8月27日,滴滴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关注。有广州网友爆料,在她身上发生了一起专车“惊魂”事件。微信对话截图在朋友圈流传。


事发现场↓↓


对话截图↓↓


据截图显示,该网友在坐滴滴专车时遇上警察封路,结果专车司机踩油门到底,逃警了,在广州市中心车速达到130。“我那个时候已经觉得要死,没命了。”坐在车上的时候,网友觉得,司机就是亡命之徒,穷途末路,死都不要被抓住。


后来车辆被警察拦下,她去录了笔录。整个过程中,该网友吓坏了。


今天(8月28日)凌晨,滴滴方面回应称:经了解,8月26日17:00左右,滴滴专车司机搭载乘客途中遇到交警查车,因有多条违章记录未处理,司机担心被交警扣车,因此未按交警指示停车仍继续前行。在交警驾车追行约五百米之后,司机在大北立交红绿灯处停车。目前,司机未被拘留,但因多次违章未处理,其车辆已被交警扣留,由于违反道路交通法规,司机现已被平台封禁。经核实,该司机没有犯罪记录和其他违法行为。对于乘客的遭遇,我们感到万分抱歉,我们将持续加强司机培训,增加司机安全观念,守护乘客安全。

滴滴顺风车案嫌犯被批捕!

9月底前整改不到位

滴滴出行app面临下架


8月27日,乐清市人民检察院对“女孩滴滴顺风车遇害案”犯罪嫌疑人钟元,以涉嫌抢劫罪、强奸罪、故意杀人罪依法批准逮捕。


据人民网8月27日报道,24日,浙江省温州市发生女乘客乘坐滴滴顺风车途中被害的恶性事件,也暴露了滴滴公司网约车管理的缺陷与漏洞。对此,8月27日,深圳市网信办、深圳市公安局、深圳市交通运输委联合约谈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(以下简称“滴滴公司”)相关负责人,责令滴滴平台于9月底前完成4项全面整改工作,否则,将对其采取联合惩戒、撤销经营许可证、APP下架等措施。


约谈会上,各单位通报滴滴公司安全生产及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情况。滴滴公司未按照规定向政府部门传输报备顺风车数据,也未配合公安部门做好驾驶员背景核查工作。根据滴滴平台向政府监管平台传输的网约车数据显示(顺风车数据未传),平台内仍有近5000名驾驶员、近2000台车辆未取得营运证件。


尤其是顺风车业务,已出现多宗影响恶劣的安全及营运服务事件。其中深圳就有多宗:8月14日有深圳媒体报道,滴滴驾驶员王先生反映,平台存在“外挂”软件,用“外挂”可以让车费翻倍;8月4日12点,两名13岁的深圳少年,从深圳打滴滴顺风车到重庆游玩,路程约1500公里,路况复杂且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,滴滴被指派单规则不合理,及对乘客不负责。


滴滴司机白师傅认为,滴滴顺风车确实存在安全隐患。他说,滴滴顺风车和快车、专车不在一个平台,管理是分开的。“顺风车运营车辆不用取得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》、驾驶员也不用取得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》就可以上路接客。”


“短短三个多月,滴滴再次出现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,这无疑给整个社会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。”约谈会上,深圳市政协办公厅副主任刘丽萍直言,滴滴公司并非技术上无法改进,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责任。


深圳市交委调研员俞力说,目前深圳依然存在大量无资质的人员和车辆在提供快车、专车服务,滴滴应该加快清理无证人员和车辆,“如果滴滴公司不能落实整改意见,再次发生类似恶性事件,我们将追究平台责任人的刑事责任。”


对此,深圳市交委责令滴滴平台于9月底前完成4项全面整改工作。首先,即日起坚决清理平台内不合规的车辆、人员,禁止平台向未取得许可的车辆及人员派单;同时,立即停止在深圳的顺风车业务,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经营顺风车业务;另外,要堵塞安全管理漏洞,重视与完善投诉处理工作,彻底解决平台上时有发生的虚假注册等软件问题,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;最后,建立与完善信息员及驾驶员诚信管理制度。


深圳市交委相关负责人指出,如滴滴公司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,市交委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,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启动对平台的联合惩戒、撤销经营许可证、APP下架、停止互联网服务、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措施。


约谈会上,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陈宇回应,滴滴公司已经进行初步整改,对事故中客服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改善。他表态称:“滴滴一定会按照交通部、深圳市委、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严肃整改、认真落实,给主管部门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。”

交通部刊文:

若不能为乘客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

这样的企业不要也罢

交通运输部官网27日刊发评论文章《堵住“滴血”的漏洞》,文章针对“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”表示,事前不做有效防范,事中不能积极干预,事后标榜高价补偿,滴滴的安全底线在哪里!生命只有一次,岂是金钱可以赎买的?安全漏洞的背后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机械僵化,根源上却是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的严重缺位。


文章全文如下:


8月24日,浙江乐清女孩赵某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途中,惨遭司机奸杀。3个月前,在河南郑州,一名空姐乘客遭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。两案如出一辙,同是滴滴,同是顺风车,同是女乘客死于非命。我们震惊于凶手的残忍,更无法容忍企业对生命安全和社会责任的漠视。


“8·24”案件发生时,正值滴滴承诺的顺风车业务整改期。滴滴发布的“对于乐清顺风车乘客遇害的道歉和声明”承认,该公司前一天就收到过“8·24”案件中作案司机对另一名乘客欲行不轨的投诉,但没有针对投诉进行调查处置。事发当天,遇害者的朋友在接到“救命”信息后多次向滴滴客服求助,滴滴方没能及时采取有效干预和救援措施,甚至警方两次向滴滴客服索要嫌疑人及车辆信息也遭到拒绝,致使救助行动延宕数小时之久。事发后,滴滴声称“未来平台上发生的所有刑事案件,滴滴都将参照法律规定的人身伤害赔偿标准给予3倍的补偿”。


事前不做有效防范,事中不能积极干预,事后标榜高价补偿,滴滴的安全底线在哪里!生命只有一次,岂是金钱可以赎买的?安全漏洞的背后是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机械僵化,根源上却是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的严重缺位。


任何事后的补偿和追责都无法挽回已失去的生命。保护乘客生命安全,最关键的措施就是事前防范,需要企业的责任担当,更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,这也是国务院保留出租汽车(包括网约车)“三项行政许可”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企业开展顺风车业务,对社会有积极的一面,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尽安全管理的责任。尤其是个别企业,打政策擦边球、钻法律空档,以顺风车之名行非法营运之实,逃避甚至抵制政府依法监管;大量占用公共道路资源干着营利的买卖,却试图逃避承运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责任。如此漠视生命安全、藐视法律权威的行为,必须依法受到严惩,必须坚决严格纠正。


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,任何市场主体都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、在法治框架内运营,特别是涉及生命安全的运营行为,绝不能游离于法治之外。平台企业不能仗着自己钱多,掌握的车辆、驾驶员、乘客信息流量多,就有恃无恐、任性而为。


滴滴事后称“无法将乘客和车主任何一方的个人信息给到警方之外的人”,且不论这种借口能否说得通,即便这种理由能成立,这不也恰恰说明了政府掌握平台运营数据、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性吗?如果警方可第一时间从政府监管平台拿到相关信息,救援行动是不是可以更快展开呢?


市场主体是多元化的,具备同样服务能力的平台企业不止一家,如果某家企业不服管又不自律,总拿乘客的生命当儿戏,社会公众会用“脚”投票,政府也绝不会袖手旁观。换句话说,如果不能为乘客生命安全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,这样的企业不要也罢。


回到“8·24”案件,除了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,作为平台企业的滴滴及其负责人,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,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,有关方面应该认真研究,今后不能再模棱两可。最要者,必须以此为戒,痛下决心,彻底纠正个别企业长期存在的组织非法运营的行为。如果不能有效约束企业漠视生命、罔顾法治的行为,这便是法律的耻辱。


大/家/都/在/看

中国3分钟 | 中国经济稳中有变 不变的是发展本身

关注 | 个税法草案:起征点5000元不修改 赡养老人支出纳入专项附加扣除

回击 | 萨尔瓦多副外长回应美国:你可以跟台湾“断交”,我们就不行?


(来源:工人日报 澎湃新闻 南方都市报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)

本期编辑:张帆(实习)

本期校对:牛慧颖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